一、2018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研发基地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
海洋化工技术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天津市是重要的海洋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海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及海洋化工技术方向的研究对支撑天津市海洋化工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心深耕海洋化工技术研究领域,设有溶液化学与相化学研究室、工业结晶研究室、膜与膜技术研究室、卤水化工研究室和卤水生态与资源利用研究室,实验室总面积2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670万元。2018年,开展企业技术研发30项,直接服务企业32家,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长芦海晶集团、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企业建成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是中心对口科技特派员服务单位。
(二)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针对海洋化工、盐化工行业存在的部分重点、难点关键性技术,中心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为行业技术升级提供科技支撑,服务海洋化工行业发展与进步。一是针对海盐产业发展面临滩晒制盐土地利用面积大、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中心开发了“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及制溴产业化关键技术”,经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提高了海盐产量及质量。该技术发表学术论文4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得国际领先水平成果鉴定5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是针对海盐盐田土地资源利用率低、盐湖矿床组成多元、溶采条件复杂、蒸发析盐规律不明晰、盐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中心开发了“海湖盐高效制备工艺及资源高值利用关键技术”,有效解决了淡化浓海水排放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问题,促进了海水淡化产业链的发展。该技术授权发明专利19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件,获得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发明专利金奖1项,发表论文24篇,撰写专著和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材4部,已在全国5家百万吨以上海湖盐生产企业得到推广应用。三是针对反应结晶制备的碳酸锂粒度小、易团聚、纯度低,无法一步制备高纯的碳酸锂产品等问题,中心开发了“以老卤为原料反应结晶制备大粒度高纯碳酸锂产品控制技术及产业化”技术,该技术已在国内最大的盐湖碳酸锂生产企业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应用,2018年度生产碳酸锂10000吨。
(三)加强运行管理,强化科研基础研究与技术成果转化
中心始终重视基础研究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先后制定了《天津市海洋化工技术工程中心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天津市海洋化工技术工程中心科技成果适额补偿资助办法(试行)》等系列管理与激励措施,鼓励中心团队成员积极申报和开展相关技术研发、转化工作。2018年,中心技术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自然基金联合基金项目6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天津市“十三五”基本科研项目5项;签订企业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科研项目41项,项目合同总额1611.8万元,科研项目实到经费累计174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67篇,其中发表在SCI、EI的高水平论文61篇(SCI一区、二区论文21篇),首次在影响因子10以上的文章取得突破;申请专利10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四)注重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服务
围绕我国海水和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沿领域,中心拥有一支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技术团队。团队获教育部“卤水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天津市高等学校“制盐与盐化工”创新团队等称号,并获得连续三年的滚动支持。中心技术骨干获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个人贡献奖1项,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计划1人,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心重视人才培养,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访问交流,有6名青年教师赴美国、英国、芬兰、加拿大、日本、荷兰等访问交流学习。中心积极与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多层面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2018年承办了“盐湖与盐业国际高级学术交流会”,“第十三届京津冀研究生膜技术论坛”,并参加了全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盐业协会等行业协会主办的各类交流与行业会议。
二、2019年工作计划
2019年,中心将继续强化科研服务,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服务行业企业发展。
(一)组织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基础研究,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以科研项目为支撑,注重科技成果奖励和教师的培育与整合。以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平台的建设。梳理现有科研成果,利用科研平台加以宣传。实施科研成果促进办法,推动工程中心年度绩效考核奖励制度,通过项目带动、团队培养,以青年教师及优秀研究生为主力军,做好部分重点难点关键性技术的攻关和研发工作。加强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研发转化能力与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与对外交流服务
发挥技术带头人作用,注重老、中、青教师的“传、帮、带”,组织技术带头人开展“化茧成材”专家讲座10次以上,邀请在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15人次以上。完善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育发展计划,加强经费和政策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与企业在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合作,服务企业发展。